在PROC篩查精神疾病就是篩查猶太人
你的資料永遠不是你的,是所有人的。
前幾日也在與朋友言及此事,那位朋友的觀點是:從長遠看,這表明精神問題已經提到議程上來了,有助於問題的解決。
個人認為,雖然事情有可能向此發展,但在過程中有且有較大可能發生更嚴重的問題。
當下,居民醫保並未很好地cover精神類疾病、心理輔導諮詢亟待發展、社會也對精神類疾病缺乏知識與理解。
從我已有的經驗來看,任何一個可能被社會認為是負面或會帶來負面影響的tag,一旦被公開化,都會形成一個不容忽視的歧視。比如性少數群體的身份。那麼如果精神疾病被納入系統,則必然會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。
對於高校,他們會擔心自己的聲譽。即便在現在,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都是直接與輔導員等相通的,一切諮詢都沒有秘密可言,甚至輔導員會知會家長。可以想像,若家長又對精神疾病抱有偏見,會極大地消磨學生生存的信心和勇氣。
此外,若言企業無法查詢到精神病史,但還有事業單位、機關等。這些單位從長遠角度出發也必不會主動招收「潛在的隱患」。當然,這也是大陸的國情使然。許多國家或地區有強制要求,政府需要僱傭一定數量的失能者來促進社會公平。
可以說,若一味地要求推進精神疾病的篩查,無異於識別猶太人的第三個孔在今日重演。若抑鬱外還有躁狂症狀,則會被標記為「更危險的」雙向情感障礙,獨自出行等許多行為都受到阻礙,哪怕其症狀已明顯好轉。
這片土地上已經發展出基於性別的歧視,基於學歷的歧視,基於年齡的歧視等等,難以想像,現在又要因此新增一個基於精神疾病的歧視。
Last modified on 2020-10-04
Comments Disabled.